试题详情
(江苏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2分)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写了《民权初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 “秩序! ” 材料三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四 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材料五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 “言者之时间已过 ”,以止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到材料五,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在哪些方面遵循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4分) (3)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理解孙中山为何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6·天津和平一模·12)(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概况。梭伦改革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4分)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 (2)材料二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要评析其观点。(4分)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史上两例政治事件加以说明。(4分)材料四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 “特殊的民主方式 ”基本框架是什么? (4分)(5)综上所述,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4分) |
2. |
(2014·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8)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在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的口号下,拉开了立宪的帷幕。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约束,臣民的权利极为微小。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10分) |
3. |
(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5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孔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 ”的本质不是 “治民 ”,而是 “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5分) (3)材料四中的 “民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 “法治 ”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