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名题分解4)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6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湖北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9月)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了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奋斗目标B.提出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提出了国民一律平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D.提出了土地纲领

2.

(泰州市07—08下高二期末联考)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  )
①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辛亥革命第一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A.①B.①③C.②④D.③

3.

(2008年汕头市高一测试)瞿秋白说1911年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服饰上的变革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

(07—08下湛江一中高二期末考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5.

(07—08下山东烟台高二自测)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

6.

(07—08下中山一中高二第二次段考)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7.

(徐州市07—08下高二期末考)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8.

(07—08下中山一中高二第二次段考)张学良说,我的祖辈清末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从我父辈以上几代没有一个好好地死在床上,大多是死于非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前辈参加太平军战死沙场B.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生逢乱世难以保全C.抗战爆发遭日军屠杀D.国共内战经年不息,普通民众难以自保

9.

(江苏省南通市07—08下六校联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斗争纲领发展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10.

(2008安徽示范高中红星中学8月高三摸底)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第13课 辛亥革命(名题分解4)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11.

(2008年江苏二模)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

12.

(金山中学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兴中会纲领B.同盟会纲领C.新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

13.

(2008武汉市9月新高三起点调研)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对这种 独立 理解正确的是(  )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

14.

(2008年10月广州市高三调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

(08年烟台市高三11月检测)《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6.

(2009届广东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清朝末年,主持 修律 的大臣和法律专家在引进日本、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先进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同时,也接受了 概念法学派 的法律观念,这意味着传统的中华法开始发生质变。近代中国,中华法系逐步走向瓦解的原因是(  )

A.西方文化的传入B.社会性质的改变C.商业经济的发展D.专制体制的崩溃

17.

(2009届广东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表明鲁迅先生(  )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18.

(杭州地区2009届高三第1学期期中联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主要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中的下述内容能够说明这个规定的是(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
C.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D.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起责任

19.

(杭州地区2009届高三第1学期期中联考)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台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 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

(2008年江苏九模)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B.清末 新政 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21.

(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

(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建立社会主义

23.

(山东省和兴中学2008高一10月月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能联合组成统一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其前提条件(  )
①孙中山的崇高威望  ②都有联合斗争的愿望  ③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  ④都主张以暴力驱逐列强出中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1次月考)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25.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26.

(济南市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7.

(浙大附中2008学年高三10月月考)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8.

(福建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1学期学段检测) 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均认为有效,直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二、材料阅读

29.

(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 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至上 制宪 违宪 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 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 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 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 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 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3分)在 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4分)

30.

(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 ,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 上升 ,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 沉沦 上升 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 沉沦 的谷底时期,也是 上升 的起始时期,是 沉沦 上升 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 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 沉沦 上升 的原因。(6分)

31.

(2007广东广雅中学11月)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4分)
(3)以材料一、二所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 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三、简答题

32.

(江苏省高考模拟卷)南京是江苏省会。请你概括明清时期古城南京出现的政治上、经济上特点,并用1368年到1912年的史实加以说明。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艰难历程,试举4例说明。(12分)

四、材料阅读

33.

(南京市2008第一次调研测试)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 现代性 (mot).ernity)和 传统 (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 界碑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

34.

( 广州市花都区2008年高三调研)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 (14分)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顺治

83

8

康熙

117

1

雍正

107

3

乾隆

110

2

嘉庆

95

4

道光

85

7

咸丰

93

5

同治

68

9

光绪

87

6

孙中山

/

/

/

/

/

/

/

/

/

注:以上各项,上等为15分,中等为10分,下等为5分。私生活及机遇两项另有加减分,私生活上等加2分,下等减2分;机遇上等减15分,下等加5分。本性指仁厚,机遇指国运及个人得位之机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注中各项得分,请写出光绪皇帝87分的得分过程。(2分)
(2)将孙中山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写出孙中山在当时的责任感应变两项内容所指的史实。 (4分)
(3)从顺治到蒋介石时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面对这种变化,各种势力是怎样应对的?(6分)

五、简答题

35.

(山东省高青县07—08下高二实验班期末考)(10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中获得感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1)在近现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追求社会民主进步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请你根据示例,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两个,并简述选取的理由。(4分)
答案示例: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选择话题: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请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为"争取民族独立,追求社会民主进步"进行了怎样的抗争?(6分) 

六、材料阅读

36.

(江苏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写了《民权初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 秩序!
材料三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四 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材料五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 言者之时间已过 ,以止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到材料五,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在哪些方面遵循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4分)
(3)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理解孙中山为何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