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1题)(13分)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3)材料三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有何意义?(3分)
(4)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宁夏银川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史学家孟森认为: 明太祖之好用峻法,于约束勋贵官吏极严,实未尝滥及平民,且多惟恐虐民,是以谨于守法而致成诸案……”。刑用重典、保护平民的同时,其关注民生需求则更为突出。明太祖提出: 治民犹治水。治水者顺其性,治民者顺其情。 并将 顺其情 解释为:省刑罚、息干戈,重农时、薄赋税,简兴作、节徭役。

——摘编自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

材料二
近代以来,国家富强取代民生富足,逐渐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执政理念。 在一个久以民本为当然的社会里,生民之苦乐因国家的富强而成了可以被庙堂蔑视的东西 。清末新政时期,这种状况有增无减。清廷上下,实际上或明或暗形成了 重新政,轻民生 的倾向。显见,国家政务重点逐渐由民生转向富强,而人们理解的富强往往又是和民生无涉的国家富强。

——摘编自白移《缺乏民生关怀的清末新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努力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以发展生产为根本,量力而行等民生建设的宝贵经验,尤其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针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加强民生建设的科学理念。

——摘编自王先俊《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治理民生问题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不同,并分析新中国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意义。(13分)

2.

(2017·江西宜春二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皇帝作出指示, 此次英咭喇(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 一道谕令称马戛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充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5000两的慷概款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运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为款待费用。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奏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在美国公使封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街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礼遇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及其结果。(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引进国际法的原因,并简要评价清廷外交的变化。(13分)

3.

(2014·广东梅州二模·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 人道主义 ,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关注 方面,提出过哪些民本思想?(4分)
(2)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6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 人不断解放竹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6分)
(4)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8分)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