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高考各地高三模拟2)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59 浏览数:228

一、单选题

1.

(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1题)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 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

2.

(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3题)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

A.等级B.血缘C.嫡长子继承D.世袭

3.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4.

(2011年3月上饶市一模25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5.

(2010·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质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6.

(2011年4月新余市二模25题)一古代算数例题: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7.

(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4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C.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8.

(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35题)某学者指出: 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 封建 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9.

(2011·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

A.中央集权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封建制度

10.

(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2题)班固说: 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 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11.

(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6题)《诗·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这表明(  )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

12.

(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题)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 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 该大臣主张实行(  )

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13.

(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1题)史书中记载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所反映的是(  )

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的实行D.推行郡县制

14.

(2011年3月湘潭市一模25题)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 领地国家 税收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 领地国家 是(  )

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

15.

(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题)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 姓来源于(  )

A.原所在诸侯国的国名B.因功得到的封地C.商朝的王室D.国王的赐姓

16.

(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2题)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17.

(2011年山东实验中一模10题)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转变 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8.

(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题)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

19.

(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5题)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20.

(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5题)《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文中把 不娶无子 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21.

(2011·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中国古语有 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

22.

(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24题)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23.

(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3题)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
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

24.

(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2题)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这体现了西周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是(  )

A.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上级与下级的关系C.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D.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

25.

(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题)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 周亡矣。 周太史伯阳认为 周亡矣 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

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

26.

(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1题)《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7.

(2011年4月宣城二模12题)《诗经·公刘》曰: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

28.

(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1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 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内外服制

29.

(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1题)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30.

(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24题)《礼记 ·表记》所载: 母,亲而不尊。 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  )

A.宗法家族意识B.男尊女卑观念C.以义为重的价值观D.儒家伦理思想

31.

(2011年3月潍坊市一模9题)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 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2.

(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24题)《左传》: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33.

(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1题)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 毋以妾为妻 ,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34.

(2011年4月沈阳市质检24题)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 天下共主 的地位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35.

钱穆认为 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 重心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6.

(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题)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井田制C.宗法制D.礼乐制

37.

(2011年3月北京海淀区12题)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 国体 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 封建时代 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38.

(2008兴化联考)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39.

(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13题)《史记·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C.长幼有序D.先帝遗愿

40.

(2011年4月长沙模拟27题)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西周分封制  ②西汉 中朝 的建立  ③明朝的内阁制  ④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41.

(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5题)《大清律例》载: 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 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42.

(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题)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3.

(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吕氏春秋 ·宰分览 ·慎势》言: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实现长治久安

44.

(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3题)《说文解字》解析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

45.

(2011年4月宁波二模12题)《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46.

(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1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47.

(2011年4月深圳调研12题)《礼记·表记》说: 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 尊礼 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48.

《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9.

(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礼》曰: 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 这表明(  )

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C.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 之间的关系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50.

(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3题)明太祖朱元璋说: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 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 两则材料说明(  )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51.

(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4题)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52.

(2011·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3.

(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题)西周时期出现了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54.

(2011年4月吉安二模24题)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中,将 司母戊鼎 读成 后母戊鼎 (鼎名原文见下图),由此引起激烈争论。对此,有的专家认为,商代的字体比较自由,正写反写都可以,况且这个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此,读成 后母戊鼎 是正确的。这种读法的理由更充分,依据的是(  )

A.甲骨文的书写特征B.古代分封制C.汉字演变史D.古代礼制

55.

(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4题)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 国学大师 钱穆、 力学之父 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家族的观念自中国古代起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影响C.分封制的影响D.弘扬儒学的需要

56.

(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2题)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  )

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

二、材料阅读

57.

(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1题)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3)材料三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有何意义?(3分)
(4)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58.

(2011年1月南京模拟21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封建子弟之制 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 诸侯更相诛伐 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

59.

(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12题)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5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分)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4)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
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