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山东菏泽高三上期末·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

材料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于1902年提出来的,但在清末期的历史教科书中并未出现过这一观念,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中华民族观念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 五族共和 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 中华民族 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 中国民族 我国民族 吾民族 ,而不是 中华民族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 中华民族 的书写。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提取材料信息,阐释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 中华民族 书写的变化。(1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四川南充高一上期末·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 爱国主义 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2024·山东泰安高二下期末·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一个恶魔
材料
帝国主义是什么?
帝国主义是一个恶魔。
它一只手里是算盘,一只手里是武器。
它有两副面孔。打算盘的时候,它的面孔好像很和善的。但是,使用武器的时候,它的面孔就变得凶恶无比了。原来和善是假的,凶恶才是它的本相。
它对人家说: 你有农产吗?你有矿产吗?拿来,等我制成了有用的东西还给你。
它又对人家说: 你缺少各种使用的东西吗?你要几件好看、好玩的东西吗?我这里色色都有,任你挑选。
它又对人家说: 你手头的钱不够用吗?你要有许多的事业办不起来吗?我这里有的是钱,我替你办好了。
这些话何等好听呀!其实呢?它并不要帮人家的忙,它只想刮人家的钱,吸人家的血。——它在那里打算盘。
它恐怕人家不如它的意,就想同人家订不平等条约,就想把人家管束起来。又恐怕人家不肯同它订条约,不愿受它的管束,就拿出武器,露出凶恶的本相来,说道: 你不肯吗?你不愿吗?我请你吃枪子、炮弹!
它的贪心是没有满足的,它要刮尽人家的钱,吸尽人家的血。
有了这样的一个恶魔,世界还能太平吗?所以世界上的人要合起力量来打倒它。

——选自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开明儿童国语读本》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开明儿童国语读本》的认识。(14分)

3.

(2023·江苏泰州高三上期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曾任日本总理大臣和首届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震惊世界。辛亥前后,安重根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演于戏剧舞台,所涉体裁丰富,主题多变。

表3

时间

代表作品及简介

190911

王钟麒创作一部名为《藤花血》的传奇作品。其内容主要写日本欲吞并朝鲜,派伊藤博文为朝鲜统监,爱国志士安荫七欲在伊藤前往满洲时刻杀他,其妻金氏得知他的计划,甚为担心。

19153

在国内形势的触动下,民鸣社把安重根的故事搬上舞台,取名《东亚风云》。 在广告中曾写道:兹者东亚风云日紧一日,本社悲朝鲜之亡,恐覆辙之重寻,特编斯剧以警国人

1918年春

郑正秋编写了《卖国奴》一剧。该剧的主要人物并不是安重根,而是曾任朝鲜总理大臣的李完用。以李完用的亲日卖国行为作主线,安重根及其同党的刺杀行动,不过是由此延伸出的一个自然结果。

——摘编自张会芳《英雄、亡国、国贼: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转移》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