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33

一、单选题

1.

河南南阳八里桥遗址是公元前1700~1600年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面积135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冶铜遗存等遗物。下列文化遗址中与该遗址特征相似的是(  )

A.牛河梁遗址B.姜寨聚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河南殷墟遗址

2.

《孝经》本不在 五经 之列,它在汉晋时期逐渐完成了经典化过程,正式立于学官,设置了博士,南北朝时期甚至一度被列于 群经之首 。此外,《孝经》是唯一部由东晋元帝、孝武帝、南朝梁武帝等多位皇帝亲自作注并颁行天下的儒家经典。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B.儒家伦理道德受到重视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统治者个人喜好的变化

3.

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元政府此举旨在(  )

A.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B.实现南北经济的均衡C.拓展元朝的疆域版图D.推动长途贸易的发展

4.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于我国江南地区。永佃制度下,田地产权分化为两层,一层为原业主的所有权,即田骨权;另一层为佃农获得的田地使用权,即田皮权。这两种产权相互独立,业主与佃农均可自由处分其拥有的土地产权,包括转让、抵押、典卖和继承等。该制度的盛行(  )

A.推动了赋税制度改革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D.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5.

厘金是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1853年,扬州地方政府最早实行厘金制度,以后其它各省相继仿行,逐渐遍及全国。在厘金收入中,20%归中央,80%留地方作为军饷。据此可推知,这一制度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B.英法联军的侵略C.东南沿海的边疆危机D.瓜分中国的狂潮

6.

如表为近代以来中国翻译自英、美、法、德、俄、日等国作品的占比情况。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国家时间

18501899

2.3%

50.5%

14.5%

15.1%

5.1%

0.3%

19021904

3.2%

10.07%

6.1%

60.2%

4.5%

0.7%

19121940

7.2%

56.4%

18.2%

7.1%

6.2%

A.日、英、美、俄B.美、英、俄、日C.英、日、俄、美D.英、美、日、俄

7.

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达到1140个,成为中央苏区各区各乡普遍的经济组织。在当时,各级消费合作社每月卖给红军12000余斤食盐,创办硝盐厂、石灰厂、草鞋厂等小工厂,规定红军家属在消费合作社购买商品的享有优先购买权和价格上的折扣。据此可知,消费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推动土地改革的实施C.巩固抗日民主政权D.支援革命战争的发展

8.

《人民日报》的新年社论标题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选项中属于1950年《人民日报》社论标题的是(  )

A.《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B.《完成胜利,巩固胜利》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D.《和衷共济搞四化》

9.

如图为1980—2009年我国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图。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B.民众就业观念根本转变C.市场调节取代计划调控D.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完成

10.

波斯帝国在亚述帝国道路交通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驿站网络,交通工具和食品供应网络、防卫设施等一应俱全。除陆路通道外,大流士曾经下令开凿连接红海和尼罗河的运河,建立水上交通系统。这些举措旨在(  )

A.提升国家治理效率B.完善水陆交通体系C.建立区域性大帝国D.加强区域文化交流

11.

1533年,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规定: 英格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被世界所承认。它受国王的统治……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它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 该法案的颁布旨在(  )

A.推动民族国家形成B.加强国王权力C.维护国家司法统一D.挑战教皇权威

12.

到1858年,德国的铁路总长度已达6000公里,大约是法国的两倍。诗人卡尔·贝克写道: 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们柔情地将邦国媾通,良缘就此缔结。 诗人意在说明(  )

A.工业化发展助推德国统一B.交通变迁影响社会习俗C.德国工业化水平领先法国D.技术进步改善人类生活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组织,如不再战争运动联合会、和解联谊会、国际联盟协会、谢泼德和平运动、和平誓约协会、议会和平主义小组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B.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有识之士的不断推动

14.

二战后,英国政府先后在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等部门推行国有化政策。与此同时还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放补助金,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等。这表明英国(  )

A.兼顾了效率与公平B.积极推进国际协调C.力图缓解财政困难D.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5.

如表为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单位:%),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亟需(  )

类别

人口

生产总值

出口份额

发达国家

25%

86%

82%

发展中国家

75%

14%

18%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推动南北合作深入开展C.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D.建立区域集团合作组织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

中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如表为其交往的概况。

时间

交往的内容

交往的形式或通道

输出

输入

秦汉时期

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技术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琵琶;佛教

开通海陆两条商路

隋唐时期

丝绸、茶叶、瓷器、铜器;造纸术;均田制、租唐调制、中央官制、律令

菠菜波斯、莴笋地中海地区;葡萄酒酿造技术、玻璃器制作技术;乐舞、马戏

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海路交流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

瓷器;火药、指南针、雕版印刷术;程朱理学

占城稻越南

宋代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元朝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明清时期

儒家道家学说

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烟草、西红柿、辣椒等;基督教新教;科学技术

明朝官方朝贡贸易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清朝民间贸易兴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其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

材料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于1902年提出来的,但在清末期的历史教科书中并未出现过这一观念,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中华民族观念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 五族共和 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 中华民族 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 中国民族 我国民族 吾民族 ,而不是 中华民族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 中华民族 的书写。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提取材料信息,阐释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 中华民族 书写的变化。(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新中国外交大事记(节选)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两国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
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摘编自左凤荣《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提取材料信息,以 时代变迁与外交变化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在拉美开办的学校

材料
美国在拉丁美洲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采用了与美国典型学校类似的教学技术和管理程序,就读的学生主要来自居住在拉美的美国家庭,还有一部分来自拉丁美洲的当地居民家庭。依附于教会的美国学校,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早期的教师主要是传教士本人,以西班牙语教学为主,后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逐渐演变成为既面向拉美人又面向美国人招生的双语学校。课程内容坚持宗教专业教育和拉美基础教育计划相结合。美国公司赞助的美国学校最初是为美国企业的员工服务的,后来,这些美国学校也很快面向拉美人招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开始面向拉美人,培养支持美国秩序的社会精英和技术工人,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与拉丁美洲各国相互依赖关系的增强,拉丁美洲人和在拉美的美国人对美国学校的需求增加,美国政府大力开展海外教育,加大对在拉丁美洲创办的美国学校的资助,美国政府参与建立的美国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拉美人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学校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8分)
(2)谈谈对美国在拉美开办学校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