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河南创新发展联盟月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三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6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5·;广西名校联盟入学考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们常把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并称为 “秦国三大水利工程 ”。《淮南子·;人间训》记述道,“(秦人)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秦人巧妙地利用了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 ”,其 “分流 ”处距离仅 “百余步 ”的地理形势, “以卒凿渠 ”,沟通 “湘、漓之间 ”,形成了畅通的 “粮道 ”,在最合理的地方,以最便捷的方式,用最经济的成本,成功连接长江和珠江南北两大水系。灵渠还利用弯道延长渠道长度,有效地平缓坡降,解决了因高差变化而带来的航行安全问题。可以推想,灵渠的设计很可能继承了郑国等 “水工 ”的技术,同时 “九疑之南 ”的越人也在 “舟行宜多水 ”的环境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学知识和航运学经验,以独异的智慧参与了灵渠的设计。在秦一统岭南地区后,灵渠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后人有诗赞曰: “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 ” ——摘编自王子今《灵渠:秦代水利奇迹》 材料二秦朝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人开凿灵渠的直接目的,并概括灵渠的修建所体现的先民智慧。(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灵渠开凿的历史意义。(6分) |
2. |
(2023·山西临汾一中高一上10月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和夏夷之辨思想,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而且是依靠一系列制度进行支撑的……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 “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之社会 ”。 ——摘编自张健、万钰莹的《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机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 “大一统 ”的举措。(4分) |
3. |
(2023·湖北智学联盟高一下10月联考·19)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 “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