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一·16)【中国古代起居注制度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起居注是中国古代官方按照年月日期编次,记录帝王言行及朝廷大事的重要史书。北魏起居注制度既是中古起居注制度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孝文帝改革在史官制度上的一个反映。北魏初期没有起居注官,太和十四年孝文帝创置起居注制度,太和十五年设置起居注令史。它既展现了孝文帝去除胡化、加强皇权控制的一种决心,也是北魏与南朝争夺华夏正统在史学上的需求。北魏后期由于政局动荡、皇权涣散及集书省地位的下降,起居注制度名存实亡。

——摘编自:曹刚华、刘欣宇《北魏起居注制度新探》

材料二
起居注在明代经历曲折发展历程。明初为初设与调整阶段,洪武中直至宣德年间起居注之职逐渐废止,万历年间得到恢复并延续至天启初。其官职设置变迁取决于皇帝、阁臣意志,职责履行也在二者控制之下,很长一段时间其职能因为皇权、阁权的压制而处于废止状态。明初设置起居注官,专门负责记注起居,随后其职责部分由他官兼任,万历年间起居注之职由翰林院官员兼任,更类似于差遣而非正式职官。明初的起居注曾短暂负责编辑史事,万历年间不仅要记录起居,编撰六曹章奏,还承担编撰史书的任务,二者逐渐合而为一。起居注记录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君主言动的据实直书减少,主要是诸司章奏的编辑整理。

——摘编自:鞠星《论起居注制度在明代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创置起居注制度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起居注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起居注制度在明代曲折发展的原因。(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四川雅安 零诊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 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 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 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栽判所系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 。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 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 ,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
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 从朱熹的 法者,天下之理 礼法,应与时宜之 思想中得到启示 ,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人也有自己的法。 ……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 三权分立 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 的精神,中国 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 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的影响》,载《国外文学》,2008年第2期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13分)

2.

(2023·湖北云学新高考高一上期末·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 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 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 守在四夷 的治边之策。为防范 北虏 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 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 分)
(2) 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 成熟的办法 。(2 分)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 (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4 分)

3.

(2023·广东揭阳高三上期末·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晋朝廷秘阁藏书29945卷;南朝宋朝廷秘阁藏书15074卷:南朝齐朝廷秘阁藏书18010卷;南朝统治者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

——据【西晋】苟勖《晋中经簿》、【南朝】王俭《宋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南朝】谢胭等《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等整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诏 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后魏(北魏) 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

——据【北朝】魏收《魏书·孝文帝纪》、【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等整理

材料三
有道士献道书,侍臣请留观之,或有可取。上曰: 彼所献书,非存神固气之道,即炼丹烧药之说,朕焉用此。朕所用者,圣贤之道;所需者,治术。将跻天下生民寿域,岂独一己之长生久视哉。苟一受其献,迂诞怪妄之士必争来矣,故斥之,毋为所惑。

——摘编自《明太祖宝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朝统治者和北魏统治者竞相下诏征书的背景,并说明孝文帝征书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政思想。(4分)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议古代征书献书活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