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652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将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各有特色的六个区,五个文化区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像一个巨大的花朵。材料旨在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相对独立B.多元一体C.满天星斗D.中原中心

2.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又记载冒顿单于: 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 《汉书》记载:呼韩邪单于自言 愿婿汉氏以自亲 。《后汉书》记载十六国时期, 南单于既内附,兼祠汉帝 。材料说明(  )

A.匈奴政权日益封建化B.匈奴贵族生活奢靡C.边疆地区逐渐被开发D.游牧民族南下频繁

3.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她贤明统率本部落民众,引导他们多做好事、善事,后归附隋朝被加封谯国夫人。她的生平载于《二十五史》的《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等正史。冼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冼夫人故事的流传体现了(  )

A.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B.主流价值影响生活观念C.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

4.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5.

明嘉靖年间《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分别对 盗砍坟林小柴 的违约者和 捕获之人 作出 罚银五分 责十五板 的处罚和给予后者砍伐者工具的奖励规定。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了 养山合墨文约 ,在获得批允后,将所立文约以官府 告示 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 永禁文约 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  )

A.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B.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C.乡约在逐渐与法律合流D.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

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 “《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7.

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烟台以东清军归山东巡抚李秉衡节制,威海守御由李鸿章的淮军负责,彼此互不相干,而南方调来 勤王 之师又不听李秉衡调遣,这样就出现了威海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兵的奇怪现象。该现象反映(  )

A.洋务运动破产的历史必然性B.政治改良难以实现救亡图存C.中央权力下移影响历史发展D.阶级矛盾激化加剧民族危机

8.

下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C.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D.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9.

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蒋介石当即发炮还击,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1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台湾代表叶公超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秋,毛泽东对一些工厂的领导讲: 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哪一天赶上美国,我们才吐了一口气。现在我们不像样子嘛,要受人欺负 。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

A.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下陷入外交孤立B.朝鲜战争阻碍了国家统一进程C.国际紧张局势影响一五计划的制定D.冷战格局影响国家工业化战略

1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1.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曾写道: 罗马人,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臣服的人要宽大,对傲慢的人,通过战争征服他们。 由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

A.万民法正逐渐发展B.共和政体不断完善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公民社会地位提高

12.

一种常见观点认为,英国议会产生的背景是王权衰落,而且议会的产生进一步削弱了王权。但实际上中世纪的议会并非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由国王召集,并决定召开时间、地点及议程安排,它的本质是 国王的议会 。这则材料旨在说明当时英国(  )

A.封君封臣关系紧张B.王权摆脱教权控制C.政治具有民主色彩D.国王仍是统治核心

13.

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既是拉美独立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卢梭思想在拉丁美洲的主要诠释者之一,但他认为民权、主权这些权利应该自上而下,是贵族政权赋予的,这说明(  )

A.启蒙思想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B.启蒙运动在拉美地区的本土化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混合性特点D.拉美独立运动受殖民主义影响

14.

下表材料可以说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美国(  )

表1:美国女性劳动力占比

年龄层

1950

1998

16岁到24

43.9%

63.3%

25岁到34

34%

76.3%

35岁到44

39.1%

77.1%

45岁到54

37.9%

76.2%

55岁到64

27%

51.2%

表2:美国女性在政府公职人员(部分)中的占比

部门

1969

1979

1989

1999

国会

2.1%

3%

5%

12%

国家行政办公室

6.69%

10.7%

14.3%

27.6%

国家立法办公室

4%

10.3%

17%

23%

——(郑远:《历史教学》,2021年第21期)

A.国家干预力度加大B.平权运动不断发展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D.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15.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超过8600人死亡,以色列方面约1400人死亡。双方死亡人数过万,这已成为20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一轮巴以冲突。这反映出(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B.国际政治力量严重失衡C.民族主义加剧世界动荡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起居注制度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起居注是中国古代官方按照年月日期编次,记录帝王言行及朝廷大事的重要史书。北魏起居注制度既是中古起居注制度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孝文帝改革在史官制度上的一个反映。北魏初期没有起居注官,太和十四年孝文帝创置起居注制度,太和十五年设置起居注令史。它既展现了孝文帝去除胡化、加强皇权控制的一种决心,也是北魏与南朝争夺华夏正统在史学上的需求。北魏后期由于政局动荡、皇权涣散及集书省地位的下降,起居注制度名存实亡。

——摘编自:曹刚华、刘欣宇《北魏起居注制度新探》

材料二
起居注在明代经历曲折发展历程。明初为初设与调整阶段,洪武中直至宣德年间起居注之职逐渐废止,万历年间得到恢复并延续至天启初。其官职设置变迁取决于皇帝、阁臣意志,职责履行也在二者控制之下,很长一段时间其职能因为皇权、阁权的压制而处于废止状态。明初设置起居注官,专门负责记注起居,随后其职责部分由他官兼任,万历年间起居注之职由翰林院官员兼任,更类似于差遣而非正式职官。明初的起居注曾短暂负责编辑史事,万历年间不仅要记录起居,编撰六曹章奏,还承担编撰史书的任务,二者逐渐合而为一。起居注记录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君主言动的据实直书减少,主要是诸司章奏的编辑整理。

——摘编自:鞠星《论起居注制度在明代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创置起居注制度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起居注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起居注制度在明代曲折发展的原因。(8分)

17.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从不讳疾忌医,勇于刀刃向内,着力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进行深刻改造和自我重塑。

——摘编自金民卿《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的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标题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提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党全体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举三例说明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的历史意义,并总结这一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8分)

18.

【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 大都市网络 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 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 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人类之网 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 人类之网 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个人被战争洪流所裹挟,宛如漩涡激浪中的细小流沙,身不由己,……无数个体命运的集体合影,即是国家命运的写照。

德国普通家庭威廉一家命运

——摘编自蔡成著《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对威廉一家的命运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