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山东德州高二上期中·17)(12分)20世纪初,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清政府的科举考试也体现出因应时变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3 20世纪初清朝科考题目(部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3·河南金科新未来高二上10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之后,选官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颁布法令规定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丁凌华《科举制与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二晚清选官制度变革进程先后历经1840—1898年的初步尝试、1899—1905年传统选官制度的彻底废止和新式选官制度的形成、1906—1911年新式选官制度的发展三个阶段。在这近乎于革命性的进程中,科举选官制被彻底废止,学堂选官制度、留学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成为新式选官制度的主体性内容。但是由于晚清统治者守旧与变革思想的矛盾冲突以及封建儒家思想的长期沉淀,传统选官制度中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在考试方面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6分) |
2. |
(2023·辽宁葫芦岛高二上期末·17)(12分)复兴中学2班在探究研究性学习《科举制度的兴衰》课题时,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1)A组同学选择探讨的问题是 “科举制是一种更为完善的选官制度 ”。 (2)B组同学在探讨 “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这一问题时,搜集到了如下材料: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摘编自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如果你将代表A组同学进行展示汇报,请简要写出你的汇报内容。(6分)(2)如果你作为B组代表,请根据收集到的材料,简要写出研究报告。(6分) |
3. |
(2023·湖北智学联盟高二上期末·18)【官制改革与近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新 “五权分立 ”、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 ——摘编自刘海峰等《中国考试发展史》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选官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选官制度的进步性。(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