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浙江浙里卷天下高三12月·27)(15分)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的国际视野拓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据尔使臣(英国外交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 ��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就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摘编自《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而且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将英国使臣 遣令回国 的具体理由,(4分)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2分)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①从 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 角度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从 中国战场的世界贡献 角度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四川泸州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只有苏联一国给中国以巨大援助,英美一个大搞远东慕尼黑,另一个大做军火生意。中国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1939年以后美国对华援助有所增加,从当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段期间,美国援华贷款总计1.7亿美元,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巨大需要。而美国的对日经济制裁,首先是仅有象征意义的 道义禁运 ,到1940年7月,仍未把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废铁包括在内。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对华援助持续增加。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7分)

2.

(2023·江苏徐州高二下期末·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海外移民渐渐增多,在东南亚初步形成有规模的海外华人社群。明代中期以后,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奠定了中国海外华人分布的基本格局,即以东南亚各国为主要中心。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发生在1840~1949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华人移民,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分布也比前代广泛得多。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在殖民者侵入印尼之前,华人已和当地社会和群体融入在一起,并未产生 中国人 意识。荷兰殖民者将殖民地分成不同的人口群体,如 欧洲人 外国东方人 本地人 ,再在人口群体下划分出不同的种族,如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这样,一个被动建构的 中国人 种族群体在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就变得极为突出和鲜明,这种被动的种族身份与意识也为华人移民将自身利益追求与印尼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他们认同印尼并作为印尼族群一员的民族意识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杨汉佳《印尼华族的形成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殖民时代印尼华人民族意识的变化及影响。(4分)

3.

(2023·湖南长沙一中月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晚清以来,民族危机深重,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 商战 思想成为反抗的重要理论武器。郑观应认为相对 兵战 ,西人以商为战更具威胁力,他主张应以工商为基础,发展国家总体实力,以达富强之目的,以应对外敌。1905年春,美国公使对清政府提出继续限制赴美华工,一时激起群情义愤,上海总商会致电各省省会,要求合力拒绝美货;70多个行业集会签名表示不进不卖美货。这次的抵制美货运动持续了半年之久,最终在清政府的干涉下失败;在运动中,倡导国货之声逐渐萌芽,许多人意识到自造国货才能根本挽回利权。
材料二
1912—1921年《申报》广告中涉及民族主义的国货广告统计(以5月15日至21日为统计样本)

年/日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515

3

3

1

6

2

4

2

7

0

2

516

2

1

3

5

0

3

3

10

3

0

1517

1

1

2

7

2

5

0

16

2

1

518

2

2

1

9

0

4

1

14

1

1

1519

2

2

0

7

1

4

3

13

5

2

520

2

2

1

8

0

2

2

14

4

4

521

2

3

2

6

1

4

1

22

2

2

总计

14

14

10

48

6

26

12

96

17

12

——以上材料改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货广告中出现民族主义用语高峰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