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的国际视野拓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昨据尔使臣(英国外交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
��咭
唎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就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摘编自《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而且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将英国使臣
“遣令回国
”的具体理由,(4分)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2分)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①从
”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
”角度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从
“中国战场的世界贡献
”角度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