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江苏高考·21)(12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5·安徽高考·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
||||||||||||
2. |
(2011·山东高考·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 “现代 ”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 “传统 ”和 “交流 ”——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 “新见 ”。(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
3. |
(2012·浙江高考·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
“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 “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 “轴心时代 ”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3)材料三中 “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