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5·全国高考Ⅰ卷·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2.

(2008·宁夏高考·4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 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 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 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3.

(2007·宁夏高考·42)请考生在A,B,C,D里面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15分)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 四大自由 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
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罗斯福强调 不虞匮乏的自由 不虞恐惧的自由 的时代背景。(5分)
(2)指出毛泽东关于 自由民主的中国 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