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
|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
“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
”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
||||
|
2. |
(2014·海南高考·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
“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
“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
|
3. |
(2013·江苏高考·5)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