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湖南衡阳一模·40)(25分)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其内容丰富,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男与女》是一首流行于渭南的古老民谣:轧(人家)好女人锅边转,轧瞎的男人走三县。嫁于鸡,跟下飞。嫁于狗,跟下走。男人多高我多高。
《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大石桥,小石桥,母鸡踩着公鸡毛,母鸡打得公鸡跑。
材料四 我国从建国之初,就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了男女平等,宪法明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受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条明确规定: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3)对比《男与女》、《女制男》,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8分)
(4)综合四段材料,对于提高妇女地位,保护妇女权益,你有何建议?(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5·山东聊城一模·38)(24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8分)并概括说明变化的特点。(4分)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中国的变化 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这些因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4分)
材料三 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在一部《六十年与六十部》的专著中,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位列第一。有人把这部诗歌称为 开国之绝唱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2.

(2014·四川乐山一模·14)(28分)城市(镇)是区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镇)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英国 圈地运动 造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口。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圈地法案,英国贵族从此凭借国会立法,利用合法手段大肆圈地。在1714—1820年间,在英国一共圈地600万英亩以上的农民土地。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圈地运动也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变成一无所有的游民,英国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有的贫病交困,冻饿而死;有的沦为农场主的雇工;大部分流落城市,加入产业后备军的行列,英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数众多的无产者大军。

——刘祚昌《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材料四 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摘编自《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

材料五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英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分)选取图表2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城市(镇)化的发展方向和 科学发展 的策略。(4分)

3.

(2010·山东济南一模)(13分)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注: 金瓯 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4分)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关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规 揖美追欧 ,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3分)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2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