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湖北咸宁四校高三12月联考)(25分)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8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 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的。(7分)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 ~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4分)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陕西省宝鸡市一模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闳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 幼童出洋肄业局 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 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 。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 西化 ,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年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性别未知

总数

1927

233

50

19

302

1931

170

33

24

227

1935

147

35

30

212

1939

104

48

6

158

1943

158

50

10

218

1947

780

340

74

1194

1949

672

297

47

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幼童留美 庚款留美 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7分)

2.

(2013·湖北四校联考·40)(25分)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8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 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的。(7分)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 ~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4分)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

3.

(2013·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38)(27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从服饰演变中可知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 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其原由为: 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 。康有为有鉴于 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 ,故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 改易服饰 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材料三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 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 易服 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 布拉吉 。1978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4)20世纪50年代 列宁装 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哪些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