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广东揭阳高考一模)(26分)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 “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 ”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6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4·四川绵阳一模·14)(24分)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 “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6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
2. |
(2013·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 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 ”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5分)(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4分) |
3. |
(201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26)(17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 ——《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 “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的。(4分)(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