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宿迁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明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处决事情,口头吩咐大学士代笔,大学士自然只如一秘书。后来皇帝年轻不懂事,事事要谘询大学士意见。而且皇帝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这在当时叫做 条旨 ,就是向皇帝分条贡献意见的意思。又称 票拟 ,是说用一个小条子(即票)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待皇帝自己看过,拿这条自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 批红 ,亦称 朱批 。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
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都没有召见过大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甚至皇帝嫌麻烦,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而且又是内阁大学士。然而先生见不到学生面,大学士照政制论,是无法主持政令的。于是张居正只有同司礼监勾结,他才能舒展抱负,来策动当时的政事。但当时朝臣大家都反对张居正,说他不像前朝宰相,不是政府正式的行政首长,不该弄权专政。这批评实在也不错。当时尚书六部才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只须听命于皇帝,并不须听命于内阁。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四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6分)
(2)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 有明(明代)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这一观点基本正确,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明理由。(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浙江省五校高三10月联考)社会的发展是多面的,这恰恰也是历史的底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桑哥(元朝宰相)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

——《元史》卷87

材料二
乾隆帝谕令: 列圣柔远绥邦,抚安华夏皆得操纵之道。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因是尊崇,为从俗从宜计……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顺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 。正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便出现了边疆地区 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 的有利局面。

——王荣霞《略论清代前期的西北边疆政策》

材料三
明代是中国 天下国家 模式的一段尾声,清代建立的两合帝国是内卷型的两元体制。明代的发展虽有一时的蓬勃气象,竟不能持续,以致在清代反复,道光之后则是一抹余晖,隐入苍茫暮色,但之中也真的已现微曦。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总制院 奏改为宣政院 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宣政院管理的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清朝边疆地区出现 靡然向风而自化 局面的政策原因,并列举康熙时期这些政策在蒙古族地区的具体体现。(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有人认为明清时期只是 一抹余晖 ,失去了社会发展的活力;②有人则认为明清时期虽是余晖,但在暮色中却孕育着新的 微曦 。请选择一种观点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论证。(6分)

2.

(2018·河南林州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摘编自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9?分)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6分)

3.

(2015·山东19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调研·28)(19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展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 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4分)
(2)请列举 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 并说明 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6分)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6分)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 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