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名题分解4)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 浏览数:146

一、材料阅读

1.

(08胡埭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调研)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 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

7500

17945

唐高宗时

5238

13465

l3927

元成宗时

5816

22500

12613

清康熙时

2459

27000

1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6分) 
材料二

(2)②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

2.

(宿迁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明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处决事情,口头吩咐大学士代笔,大学士自然只如一秘书。后来皇帝年轻不懂事,事事要谘询大学士意见。而且皇帝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这在当时叫做 条旨 ,就是向皇帝分条贡献意见的意思。又称 票拟 ,是说用一个小条子(即票)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待皇帝自己看过,拿这条自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 批红 ,亦称 朱批 。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
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都没有召见过大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甚至皇帝嫌麻烦,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而且又是内阁大学士。然而先生见不到学生面,大学士照政制论,是无法主持政令的。于是张居正只有同司礼监勾结,他才能舒展抱负,来策动当时的政事。但当时朝臣大家都反对张居正,说他不像前朝宰相,不是政府正式的行政首长,不该弄权专政。这批评实在也不错。当时尚书六部才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只须听命于皇帝,并不须听命于内阁。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四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6分)
(2)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 有明(明代)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这一观点基本正确,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明理由。(6分)

二、简答题

3.

(澄海中学07—08期中考试)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皇权的确立与发展就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唐朝、北宋和明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2)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