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8分)
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 殉难者多进士 ?(6分)
材料三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39题)(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管府。……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

——《新元史》卷43第644—645页

材料二 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政治文献

(1)材料一所指区域属哪一行省管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中央如何节制行省权力的?(11分)
(2)材料二所指的美国政治文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该文献使美国中央政府获得了哪些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11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4分)

2.

(2013·湖北省100年重点中学高三大联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 乡举里选 之说。我称此制为 公选 。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 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 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 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 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 ,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 公选 制?(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 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指出其实质。(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

3.

(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6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 儒学教育本身的威信,在被近代受到西方教育的本阶层的成员破坏之前,在民众中一直坚如磐石 。 ……这个庞大的想象共同体在清末民初遭遇了严重的解体危机:外有列强环伺蚕食,内有 割据诸侯 占地为王,而汹涌而来的西潮对一直维系着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完整的儒教 名分大义 形成巨大冲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三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 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维系 国家观点 的?(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有效管理减弱的原因。(3分)
(3)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试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