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16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国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4分)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及理由。(3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科举考试的相反态度,谈谈你对科举考试的认识。(9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2·湖北100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 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宰相 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 宰相 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5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 三省体制 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26题)(15分) 比较 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 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 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喂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 选举 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三 民主 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3分)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 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3.

(2011·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 乡举里选 。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材料四 全党全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大力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有何重大意义?(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