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温州十校高三期中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 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 ,来为自己壮胆。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们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 学而优则仕

——以上均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 的社会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从选官标准和推行的年代两方面比较中国古代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的不同。(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如《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 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礼记》记载: 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 卿大夫致仕曰 国老 ,一般官吏致仕曰 庶老 ”。《周礼·王制》说: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痒(小学)。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 乞骸骨 ......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 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通典·职官十五·致仕官》载: 大唐令,诸官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结阶授散官,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 《唐会要》载: 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材料三 身宗年间规定: 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 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 《宋会要稿辑·职官》载: 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宋史·职官·致仕》载: 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周朝至清朝退休制度的变化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2.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9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7分)

3.

(2011·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 乡举里选 。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材料四 全党全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大力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有何重大意义?(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