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26题)(15分) 比较 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 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 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喂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 选举 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三 民主 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3分)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 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3·江西宜春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20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什么?(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2分)
材料二 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 光荣革命 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分)
材料三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不能照抄材料中的原话)(6分)
材料四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报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政治是怎样重建与完善的?(4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点(3分)

2.

(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35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互联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图书馆《苏格拉底之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4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后,由于国运渐替,咸丰时为筹公饷,大开捐例,社会上约有30—50%的生员(秀才)资格靠捐纳而得。到光绪时期,捐官更为便宜。……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请废科举折》称: 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 随后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并分析科举制废除对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影响。(10分)
(4)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完善公务员考选制度谈谈你的建议。(4分)

3.

(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40题)(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备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 官师合一 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 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 《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 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