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35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互联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图书馆《苏格拉底之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4分)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后,由于国运渐替,咸丰时为筹公饷,大开捐例,社会上约有30—50%的生员(秀才)资格靠捐纳而得。到光绪时期,捐官更为便宜。……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请废科举折》称: “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 ”随后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并分析科举制废除对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影响。(10分)(4)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完善公务员考选制度谈谈你的建议。(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本题20分)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3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 “制度的重新建构 ”。(3分)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6分)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
2. |
(2013·梅州五华县高三第一次质检)(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以来,汉承秦制,丞相权力很大。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功劳很大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威望极盛一时。汉景帝时,窦太后希望封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 “请得与丞相计之 ”。于是与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刘邦 “非有功,不得侯 ”的约定予以拒绝。汉武帝幼年继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初年,窦婴任相,一次奏事,座谈尽日荐举升迁官员,严重侵犯了皇帝用人权。汉武帝内心不满,说,你举荐完了吗?我要举荐了。丞相又请求占用少府之地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说道,你为何不占武库之地呢? 材料二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材料三 公社规定所有行政人员都可以随时撤换。为了防止国家变质,巴黎公社还成立调查委员会以监督公社委员。为了防止高级岗位像以前那样成为政客们攫取钱财的肥缺,公社规定最高工资为每年6000法郎,也就是一个优秀工人的收入。公社希望通过取消特权来防止人们的腐化。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 “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 “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问题: (1)据材料一,汉武帝时针对丞相权力很大的事实,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丞相权力?试说明北宋在削弱相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11分) (2)据材料三,美国 “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 ”是指什么?有人说英国在权力制约上的做法对美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请问17世纪末的英国是怎样实现对国王权力制约的?(6分) |
3. |
(2013·湖北省100年重点中学高三大联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 “乡举里选 ”之说。我称此制为 “公选 ”。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 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 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 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 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 ”,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 “公选 ”制?(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 “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指出其实质。(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