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济南高三模拟)(35分)山东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以来,山东省加快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为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如《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 “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礼记》记载: “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 ” “卿大夫致仕曰 ‘国老 ’,一般官吏致仕曰 ‘庶老 ’”。《周礼·王制》说: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痒(小学)。 ”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 “乞骸骨 ”......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 “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通典·职官十五·致仕官》载: “大唐令,诸官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结阶授散官,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 ” 《唐会要》载: “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 材料三 身宗年间规定: “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 ”; “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 《宋会要稿辑·职官》载: “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 《宋史·职官·致仕》载: “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周朝至清朝退休制度的变化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
2. |
(2012·温州十校高三期中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 “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 ”,来为自己壮胆。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们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 “学而优则仕 ”。 ——以上均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 ”的社会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从选官标准和推行的年代两方面比较中国古代 “世官制 ”、 “察举制 ”、 “科举制 ”的不同。(8分) |
3. |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9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