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08年广东佛山三水实验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参考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四 洛克只注意到立法权应当同行政权严格地区别开来,却没看到司法权也是应同行政权相分立的。行政、司法不分,这是宪政制度理论中最忌讳的一种形式。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参考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据材料三,洛克强调法治原则的目的是什么?洛克主张建立的是什么形式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三阐述你的理由。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洛克提出这些主张的现实目的是什么? (3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2·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高三12月统测·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牛顿由于 “发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律(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 “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牛顿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其先进的理论带给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全新高度,牛顿力学的科学方法作为一代科学巨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后世数百年的科学研究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选自《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材料二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与其说是启蒙运动选择了科学,不如说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决定了它必然在启蒙运动中崭露头角。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孟德斯鸠则是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前进的杰出代表。 ——选摘自《世界文明史》和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成就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并阐述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在理论和大工业方面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牛顿思想在法国思想领域的影响,并结合法国思想运动指出自然科学与法国思想运动的关系。结合所学,从 “制度建设 ”角度指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4分) |
2. |
(2014·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21)(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 “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的原因。(4分) |
3. |
(15分)(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儒学教育本身的威信,在被近代受到西方教育的本阶层的成员破坏之前,在民众中一直坚如磐石 ”。 ……这个庞大的想象共同体在清末民初遭遇了严重的解体危机外有列强环伺蚕食,内有 “割据诸侯 ”占地为王,而汹涌而来的西潮对一直维系着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完整的儒教 “名分大义 ”形成巨大冲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三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 “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维系 “国家观点 ”的?(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有效管理减弱的原因。(3分) (3)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