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名题分解6)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0 浏览数:177

一、单选题

1.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2.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诸侯国势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3.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  )

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征辟制D.科举制

4.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下列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  ③汉武帝设刺史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5.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

A.机构改革必须增大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6.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

A.设置三省B.废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置内阁

7.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并起。 他得出 有叛人而无叛吏 的认识,是由于(  )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

8.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 偃说上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9.

(08—09上韶关一中高一10月月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这里的 黄袍 主要体现了服饰的(  )

A.御寒功能B.等级标识功能C.装饰功能D.文武分工功能

10.

(江苏省兴化市08—09上高三期中调研)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1.

(2008年启东中学高考模拟试卷(九)隋唐时期中央设立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其根本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2.

(2008山东潍坊市北四县11月高一阶段性评估)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当时刺史的职能是(  )

A.掌管地方行政B.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C.负责地方财政D.监察中央官吏

13.

(2008山东潍坊市北四县11月高一阶段性评估)隋唐科举制(  )

A.提高了官员素质B.抑制了皇帝专权C.缩小了统治基础D.解放了人们思想

14.

(汕头一中08—09上高一期中)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5.

(广东实验中学08—09学年9月月考)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 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过程,与 九品中正制 相一致的(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6.

(山东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 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 ,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17.

(青岛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B.强化了中央集权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失利

18.

(淄博市08—09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描述(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度

19.

(江苏省徐州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这段话可能出自(  )

 

20.

(08—09上广东省汕头市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皇帝地位的独尊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21.

(08—09上广东省汕头市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面哪种制度最可能被认为是 皇权下的民主 (  )

A.中朝制度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内阁制

22.

(慈溪市08—09上高三期中考) 汉代宰相是长官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 委员制 指当时的(  )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23.

(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11月月考)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  ②转运使的设立  ③通判的设置  ④刺史制  ⑤三司使的设置

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

24.

(杭州地区2009届高三第1学期期中联考)到淳安千岛湖旅游,一般都会走走状元桥,知道淳安历史上有一位 三元宰相 商辂。他是明代近三百科举考试中唯一的 三元及第 者。杭州为了纪念他,在位于中山中路西侧,建起了 三元坊 。其中, 三元及第 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

A.秀才、举人、进士B.状元、榜眼、探花C.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

25.

(安徽省合肥八中08—09高三第3次月考)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在此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在此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应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

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唐朝、元朝

二、材料阅读

26.

(福州八中09届高三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 奉行 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的是唐朝的哪项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项制度使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3分)
(2)材料二中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自秦到宋丞相制度的发展。(8分)

27.

(08年广东佛山三水实验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1)据材料一,唐代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2分)
材料三 洛克提出实行法治原则,防止专制独裁的统治。他说: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随具体情况而变化,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这些法律的最终目的且唯一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他把国家主权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有的称执行权)和对外权(有的称联盟权)。立法权就是制定和公布法律的权力,即有权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来保卫社会及社会成员。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来掌握。在君主制国家中,两种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应联合在一起,委托于君主。但行政权和对外权必须从属于立法权,君主必须服从民选的议会。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参考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四 洛克只注意到立法权应当同行政权严格地区别开来,却没看到司法权也是应同行政权相分立的。行政、司法不分,这是宪政制度理论中最忌讳的一种形式。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参考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据材料三,洛克强调法治原则的目的是什么?洛克主张建立的是什么形式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三阐述你的理由。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洛克提出这些主张的现实目的是什么? (3分)
(4)据材料四,洛克的分权理论有什么欠缺?近代哪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建设中弥补了这种欠缺?这个国家实践的是哪个启蒙思想家的什么理论?(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唐代的权力分配与洛克的主张是否一致?简要阐述你的理由。(2分)

28.

(福建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1学期学段检测)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 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名题分解6)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图中A处所示的地区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3分)

29.

(山东省济宁市2009届高三11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主父偃)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的 指那位皇帝? 为什么实行 推恩 ?(4分)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中转站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分析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指出: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3) 民族区域自治 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分)新中国最早和最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两个?(2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各个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体现出的共同特点。(2分)

30.

(杭州地区2009届高三第1学期期中联考)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 二十六年 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2)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2分)
材料三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 刺史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材料四 (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3)请将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三中的信息解释材料四中 以卑临尊 的含义。(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 秩卑 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