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浙江温州二模·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连迎权贵,袖私舞弄……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 上品无车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乐城《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察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9· 超级全能生 <全国Ⅲ卷>高三24省9月联考·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地区早在元十一年即设置行省,行省辖37路、2府,边陲又设立若干宣慰司。州、县设置比较普遍,与内地相同。这一地区统治的最大特色在于各级地方机构广泛使用土官制度(土官世袭产生),大抵行省、宣慰司主要由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兼置土官。路一级机构中,土官地位相当重要,但仍有一些流官。州、郡、县之下机构绝大部门任用土官。

——摘编自教材编写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51年缅甸和英国的冲突致使缅甸割地议和;1860年英国取得孟雄境内铁路敷设之权。于是西藏藩篱渐撒。缅甸和中国西藏都是和中国云南接界的。英人遂固求派员从印度入云南探测,总署不能拒。之后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中国许滇缅通商。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重庆许英派员驻扎,查看川省英商之事。……1882年法人复和越南启衅,陷河内。越南始来求援,中国遂由云南方面派兵入越南。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 不败而败 ,再与法国立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对云南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8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原因及影响。(10分)

2.

(2018·江苏南京三模·21)(13分)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
材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

材料二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 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 ,《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 方面之寄 。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6分)

3.

(2015·四川达州一模·13)(32分)古代中国,有两种基本历史趋向,一种是民间自主力量的顽强生长,一种是政府专制统治力量的不断强化.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起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周期性轮回式发展模式。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一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 学而优则仕 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 游士 阶层的最初代表。
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 百家争鸣 ,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 君子 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

——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

材料二 西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 乡举里选 之说。我称此之为 公选 。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四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百年间,大清帝国在 康乾盛世 同光中兴 的喧嚣声中, 天朝上国 梦幻破灭,迎来的却是凄楚的 木偶中国 的窘境。
图像证史,请辨析下列两幅图像,回答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历史作用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百家争鸣 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推行察举制的原因以及察举人才的依据。(4分)
(3)结合所学,指出宋朝 商业革命 的主要表现。(4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导致宋朝商业革命 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请分析清朝从 天朝上国 沦落为 木偶中国 的原因。(6分)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