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河北邯郸高三期末·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在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30年后,博得赞美: “空前绝后,登峰造极 ”。《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 “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 ”,宋代是 “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 ”。为证明 “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 ”,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比较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的发生和腐败的蔓延。也有学者提出,不必美化赵宋王朝。 评材料中关于宋朝地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2·安徽省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记事
|
|||||||||
2. |
(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16)史学观点(12分)
材料一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 “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葳、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 ”(夏侯)胜曰: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 ——引自《汉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6分)材料二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 “积贫积弱说 ”,如钱穆主张宋朝是 “对外之积弱不振 ”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第二种是 “造极之世说 ”,如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 “造极之世说 ”飞速崛起,大有取代 “积贫积弱说 ”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 “积贫积弱说 ”与 “造极之世说 ”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6分) |
3. |
(2020·广东湛江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取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商议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过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