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河北邯郸高三期末·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在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30年后,博得赞美: 空前绝后,登峰造极 。《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 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 ,宋代是 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 。为证明 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 ,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比较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的发生和腐败的蔓延。也有学者提出,不必美化赵宋王朝。
评材料中关于宋朝地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安徽省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记事

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在地方,包括转运使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日的。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然,天下足

1005年,宋辽签订合议,维持已有边界,宋辽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1044,宋夏达成合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夏钱物,称为岁赐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合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外贸税收成为两宋国库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取士不问家世,婚烟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宋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婪妇罪妇柴氏,挤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地,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宋代以文治天下,崇文抑武,宋太祖立下不杀士大夫祖训。

北宋五子开创理字,南宋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若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2.

(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16)史学观点(12分)
材料一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 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葳、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 (夏侯)胜曰: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引自《汉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6分)
材料二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 积贫积弱说 ,如钱穆主张宋朝是 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第二种是 造极之世说 ,如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 造极之世说 飞速崛起,大有取代 积贫积弱说 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 积贫积弱说 造极之世说 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6分)

3.

(2020·广东湛江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取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商议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过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