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河南郑州二模·25)据《晋书》记载:
“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
”另据《宋史》记载,
“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
”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
|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3·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 )
|
|||||||||
|
2. |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
3. |
(2013·浙江高考调研·1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