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四川宜宾一模·13)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 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1)(14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 大课 ,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有叛国 的原因。(2分)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主要观点。(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2.

(2017·江苏苏州三模·21)察举制度的成立,大约是在西汉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九品中正制衰落之后,察举制在隋唐之际发展为科举制度。换言之,察举制便是科举制的前身与母体。(14分)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宰府孝廉,士之高选,不可求以虚名,但当察其真伪,以加黜陟。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孝廉杂揉,试之以文……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四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朝为防止官吏利用察举之权贪污舞弊,采取了那些措施?(3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汉末年察举制存在那些弊端?(4分)

3.

(2016·北京昌平二模·37)(36分)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现象
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 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古罗马城邦社会总体而言应是等级制社会,通常存在着公民、自由民和奴隶三大等级。公民为本邦人,身份自由并拥有公民权和相应的份地。自由民是指身份自由而不拥有公民权的人。奴隶则在法律身份上是完全不自由的。这三大等级在当时来看主要是法律身份的不同,而并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划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比较西周与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不同,(8分)并说明这种不同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4分)
1523年至1525年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提出了 三种秩序 的理论。路德认为: 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又分为 不可见的教会 可见的教会 。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或信仰者的心灵之中,是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间,但只是一种世俗的组织,如同政府和家庭一样,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归世俗的政府管理。
(2)依据材料,概括路德的核心思想。(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走向近代社会所起到的推动作用。(8分)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

共和  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救国  ……

19491978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3)结合材料和所学,从 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 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