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13届高考各地高三模拟3)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8 浏览数:152

一、单选题

1.

恩格斯说: 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其含义是(  )

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
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

2.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 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3.

(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题)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

4.

《墨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5.

与图1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6.

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后来却使国家政权削弱的是(  )

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7.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8.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9.

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

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

10.

据《左传》记载,晋国上卿赵简子规定: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此项举措冲击的制度有(  )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11.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B.宗法制C.道教D.佛教

12.

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这种习俗源于(  )

A.图腾崇拜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

13.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礼乐制度D.宗教信仰

14.

(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 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15.

(2012年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题)一位西方学者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

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16.

《礼记·曲理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

A.宗法等级制B.皇权专制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

17.

君王自命 天子 ,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 亦被视为百姓的 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18.

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

19.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

20.

王国维认为: 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

21.

2012年12月16日 ,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市的查氏宗亲齐聚安徽铜陵,成立了 查之家帮扶基金会 。下列与之相关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2.

王国维说: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2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24.

《礼记》中记载,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丘明)

25.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

26.

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27.

王国维说: 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 大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 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28.

《孟子》中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说法。这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B.礼乐制度崩溃C.宗法制的影响D.人本思想盛行

29.

班固说: 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国,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 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班固这两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  )

A.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D.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

30.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31.

周金文显示,当时有许多邦君通过为母、妻、女作器,来强调自己与姬姓或其他邦君家族的姻亲关系。对材料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是贵族政治的体现B.是宗法制度的体现C.原始社会遗俗对后世政治有一定影响D.有利于周天子强化中央集权

32.

《礼记》记载: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33.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 合法性 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B.楚庄王问 鼎之大小轻重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34.

理学大师程颐曾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致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其意主要说明(  )

A.宗法制有利于理学传播B.宗法制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C.宗法制有利于笼络人心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血缘关系

35.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校制度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6.

西周时期,有 刑不上大夫 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

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37.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 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二、材料阅读

38.

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 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