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一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6分)
(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6分)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天津河西区一模·16)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我国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调节经济)之权(变通),徼(开发)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欺诈与武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西汉 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思想家的构想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取(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不可照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美中任选一国为例,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 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要求认识全面,史论结合、表达通顺)(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7分)

2.

(2021·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2015·江西南昌一模·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会考中国历史》部分内容介绍:
(1)对 封建制度 的解释: 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
(2)对待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涉及。对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反晋斗争,称为 五胡乱华 ;对清朝的称呼是 满清
(3)对于鸦片战争,介绍了中英双方史学界的不同观点: 中国人称这次战争为 鸦片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是应禁鸦片贸易而引起的 ;英国人却称为 贸易战争 ,把战争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贸易的事件上去 。对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则不作分析。
请回答:
(1)依据你所学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概括指出在上述三个方面或问题的解释或看法的不同之处。(9分)
(2)分析《会考中国历史》产生上述解释或看法的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