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12题)(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5分)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分)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4)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1·山东青岛高三5月统一模拟检测·16)大禹神话产生于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的产生记录下了各个时代神话的发展变化过程,流传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2)以 “大禹神话 ”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6分) |
||||||||||||
2. |
(2020·山东烟台二模·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 “亲亲 ”、 “尊尊 ”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5分)(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 “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7分) |
3. |
(2012·扬州高三期中调研)(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 ‘道 ’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 “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帝(宋神宗): “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帝: “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士 ”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 “士 ”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