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12题)(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5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分)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4)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
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山东青岛高三5月统一模拟检测·16)大禹神话产生于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的产生记录下了各个时代神话的发展变化过程,流传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作品

内容

西周中期燹国国君燹公青铜礼器铸《燹公盈铭文》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神话记录

天命禹敷土、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孔子家语·五帝德》、《孟子·滕文公》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今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市南禹掘地而注之海……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为民父母……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禹疏九河,……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夏本纪》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减……以开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1)根据材料,概括大禹神话传播的特点。(8分)
(2)以 大禹神话 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6分)

2.

(2020·山东烟台二模·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 亲亲 尊尊 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5分)
(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 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7分)

3.

(2012·扬州高三期中调研)(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 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 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帝(宋神宗): 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帝: 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 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