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山东高考·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江苏高考·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年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中《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5分)

2.

(2018·江苏高考·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 风马牛不相及 。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 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 。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3.

(2007·广东高考·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3)新中国 一五 二五 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