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山东高考·2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

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 自强 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 自强 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7·天津高考·13)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 未及正式施行 的直接原因。(6分)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 整风 反右 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 四清运动 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 经济社会条件 。(4分)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

2.

(2008年5月山东济南市高三针对性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盛会。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赤身运动是它的一大特色……比赛时,要求裸体的运动员全身涂上橄榄油。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肌肉更富有弹性,更加显示出运动员健美的体态,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1)古代希腊奥运会的 赤身运动 体现了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二
(2)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
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4)晚清时期先进思想家……”指的是哪些人?为什么会出现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7分)
(5)你是否同意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

3.

(2013·山东文综·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 中体西用 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