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1月月考·26)(12分)
材料一 《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二 《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止2007)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两段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湖南省高三10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初,它的成员有各种政治倾向,但不结盟运动的实践突破了原先划定的和平中立的框框,它带头举起反帝反殖的旗帜。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美苏两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日趋激烈,一些受到美苏霸权主义威胁的不结盟国家,将反美苏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1970年,第三次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政治部分,此后,历次首脑会议都把经济问题列为主要议程,并作出一系列规定,开始具备一个正式组织的特点,逐渐走向制度化。据统计,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是亚非国家,拉美国家中只有古巴1国。1979年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举行时,非洲国家(除南非外)全部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拉美国家中已有14个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摘编自周纪荣、汪于麟、孙鲲《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前景》

材料二
美苏冷战初期,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从政治到经济都被美国牢牢控制,成为美国忠实的盟友。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拉美国家转向左翼执政,为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拉美左翼政府对内坚持发展民族经济,对外反对美国干涉拉美地区事务,强烈谴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剥削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拉美国家逐渐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转向不结盟,并对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表示强烈认同。随着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它所倡导的各种国际主张也得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支持,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逐渐向不结盟运动靠拢,选择加入不结盟运动。

——摘编自高志平、肖曼《冷战时期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原因及影响。(9分)

2.

(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10月阶段性诊断·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 亚非意识 。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8分)

3.

(2014·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概貌特征及其演变历程。
 
比较二战后和21世纪初欧洲格局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格局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