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重庆二模(教科院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出现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商人。他们 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 经济富裕的士绅更是铺张浪费,不仅居室 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广厦,杂用诸色植木,周围绕以砖墙。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民众 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材料二
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经济体系后,外国商品就开始大量进口,引发了民众抵制外国商品、保护本国经济的国货运动。一战前,各大民间商业行会成立各种推动国货运动的团体,提出“……多一份呢绒,即少用一份国货,少用一份国货,即损我国家一份利源。 一战后,国民政府也开始重视国货运动,1928年,孔祥熙提出 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 的设想,得到商业领导人、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货运动通过区分 国货 洋货 ,将民族观念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最终塑造了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孙燕《从国货运动探究消费主义文化发展》

材料三
一五 计划时期,党中央多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短短5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指标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发展,积累资金909.2亿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产和建设事业中。而且,节约运动还向人民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要求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休养、旅行时,地方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鼓励各级干部脱鞋下田,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节约运动要求工业企业订立各种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不仅要完成计划数量指标,还要完成质量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把节约的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在学习生产管理的同时,必须学会财务管理。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会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国货运动日益高涨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意义。(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重庆三模(康德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普通民众传书递信的需求,只能通过民间的同乡、信客、会馆等方式来满足,这些方式无系统之带寄时间与组织,难以形成持续安全的递信体系。目前所知最早的负责民间书信传递的专门组织系嘉、道年间在东南沿海首先开设的民信局,后逐渐向内陆扩展。道光二年(1822年)汉口胡万昌民信局在重庆开设分局,此后重庆的民信局迅速发展,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66年创办于綦江东溪镇的 麻乡约民信局 。此时大部分信局仍以带运货物与汇兑银钱为主,同时在运送过程中带运信件,实现其寄书通邮之功能。各信局均有自身服务之区域,逾出此区者,则与其他信局交换递送,以确保其作为商业组织的最大利润。

——摘编自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等

材料二

晚清至民国邮政大事记(节选)

时间

事件

1842

英国率先在通商口岸开办邮局,此后列强群起仿效,称为客邮。它们实行本国邮政章程,粘贴本国邮票。不仅收寄中外间的邮件,也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

1878

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在各口岸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与民信局展开竞争。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

1897

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以北京总税务司署为邮政管理机关。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为邮政局。

1902

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邮件量迅速增加,邮政业务从信函、包裹扩大到汇兑、新闻纸寄递等业务。分散经营的民信局受到极大冲击,日渐萎缩。

19131914

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中国加入万国邮会。

19191922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客邮侵害中国主权须撤除,获得列强同意。

1928

全国交通会议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政总局管理。

1935

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民间通信任务从此全部由邮政局承担。

——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中前期邮驿事业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清初至民国时期我国邮驿向邮政转变历程的认识。(4分)

2.

(2023·重庆一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执政党牺牲了成本较大、经济利益较少的农业部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萎缩……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大工厂连续不断排放出的各种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着经常呼吸被污染空气的人们的健康。19世纪后期,英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便产生了 农业立国 工业立国 之争。其中,汉密尔顿的 工业立国 强调: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通过1790年专利法,明确规定 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的进步。 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 工业立国 战略犹如指路明灯,引导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譬如,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以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5%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改善民生。 一五 时期,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国家财政收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

——摘编自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主要教训。(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 工业立国 战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化道路之 中国式 的理解。(6分)

3.

(2023·湖南省A佳教育联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 亲自挂帅 ,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 兴利除害,分步治理 的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伴随着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长。黄河治理围绕除害兴利,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速。以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黄河的治理开发以及水资源利用等问题,不断推进黄河治理的科学化及制度化。1989年11月, 引黄济青 工程竣工,青岛市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黄河大堤得到重新修缮。从1978年开始,国家陆续开始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立水质监测站、加快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立法保护等工作。21世纪初,黄河断流以及黄河受纳的污染物量已超出自身水环境承载能力,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日益凸显。为此,黄河流域的治理 从以往以水质监测为主向以监督管理为主转变 从以往比较注重微观管理向注重流域层面宏观管理转变 。此后,通过调水调沙、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至2012年,黄河流域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深入,其中重要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有效缓解,黄河断流也未再出现。

——《新中国黄河治理的成就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与新中国初期黄河治理的不同点及背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