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海南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5—6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两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3·北京朝阳区高二下期末·20)【都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都城选址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长治久安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靠近 “龙兴之地 ”、经济上保障供给、文化上拥有根基、军事上控内御外,均在其中。 材料一 三河①地区古都的朝代及区域分类 ①注: “三河 ”指河东、河南与河内三地。河东指今山西省临汾、运城一带;河南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南的附近地区;河内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北、太行山东西走向以南的地区。 西周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奥,而俯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近在都畿,据守尤易。 ——金朝官员梁襄 (1)阅读材料,描述五帝至商朝、西周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都城的大致迁移轨迹。(6分)(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元明清三朝定(迁)都北京。(8分) |
2. |
(2023·河南焦作高二下期中·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以西汉为例,全国1500多座城被分为首都,郡、国,县、侯国、道(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这三个等级,逐级管辖。如西汉的长安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但城内的主要部分是宫殿,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合计约12.6平方公里,加上衙署、仓库、兵营、监狱等设施,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供百姓居住。首都以下的城市不需要那么大的宫殿,但作为地区性的行政中心,相应的衙署和其他行政、军事机构也会占较大面积,居民能享受到的设施很有限。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材料二明清时期政治中心移至北京。明代北京城内有360行,南北货云集。北京而下全国较大的城市在明中叶已有55处,很多城市已不是 “完全与政府的消费有连带关系 ”的政治中心了。清代有 “天下四大聚 ”——北京、苏州、汉口、佛山和 “四大名镇 ”——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之称。如苏州向来是丝织业的中心;佛山是冶铁业的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业中心。苏州枫桥是一个大粮食市场,湖州双林镇是一大丝市,上海郊区集镇上有专业的棉花市场。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城市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影响。(8分) |
3. |
(2023·湖北宜城一中等六校期中联考·17)【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到公元11世纪,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来。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市场的需要、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手工业的生产。很快,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一旦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兴起,便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到13世纪中叶,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 ——摘编自黄洋、付昱《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