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5.2016—2017学年度 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4 浏览数:122

一、单选题

1.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

A.强化君主专制权力B.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C.推动国家走向统一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2.

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推行军功爵制B.纷纷开展变法运动C.等级观念消亡D.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3.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 并立,各司其事,互不统属,彼此牵制。明中后期,中央派遣巡抚、总督等大员掌管军政事务,起初只是临时差遣,置罢不常,后来常驻久任、开府置幕。这反映了明代(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4.

按照 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 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 封还词头 ,加以拒绝。这表明宋代(  )

A.有效杜绝官僚腐败B.丞相权力进一步加强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D.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5.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洪武十三年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这一变化是(  )

A.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六部官员勤政廉洁的结果C.源于中枢机构的调整D.科举考试更加严格的反映

6.

柏拉图说: 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柏拉图意在强调(  )

A.法律约束了自由B.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C.雅典人崇尚自由D.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7.

在雅典处理乡村事务时,民众都有发言权,他们必须说服对方,使大家相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乡村日常事务中,特别是宗教节庆和祭祀,都要求村民要一起商讨,甚至需要某方达成妥协。这些做法(  )

A.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发展C.说明在雅典人人平等D.说明了雅典民主过于强调形式

8.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  )

A.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D.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

9.

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德创立了 伯明翰政治同盟 ,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 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 首都政治联盟 。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英国(  )

A.颁布《权利法案》B.确立责任内阁制C.限制国王行政权力D.进行了议会改革

10.

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 脱欧 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 脱欧 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 脱欧 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 脱欧 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  )

A.分权制衡原则B.行政权在议会C.首相没有实权D.政治协商原则

11.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一规定协调了(  )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大州与小州的利益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D.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12.

据《纽约时报》报道,白宫于2017年5月9日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根据司法部建议,解除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科米在2013年被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他是历来第二位被解雇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特朗普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表明了司法部的地位高于联邦调查局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矛盾不可调和

13.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的《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  )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4.

武树臣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某项特权这样解释到: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机构对处于另一国领土之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是通过(  )

A.《五口通商章程》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

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君主(中国)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下列史实符合作者后一说法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16.

(这场战争) 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这场战争(  )

A.使中日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D.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17.

孙中山认为,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紧随每一个混乱时期之后的是众多王位争夺者漫长而又无情的争斗,直到最后一个胜出为止。要打破这一循环,就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孙中山意在强调(  )

A.应否定中国古代历史B.共和制符合中国国情C.政治制度变革的必要D.专制制度没有进步性

18.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19.

俄国一个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俄国十月革命(  )

A.是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受到马克思的直接指导D.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 三月亡华 的狂言彻底粉碎。 这场会战指(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21.

下图为某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央红军被迫长征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D.解放战争即将结束

22.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B.推动了全国解放的进程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3.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全国委员会的职权时明确提出:协商并提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案;协商并提出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的各单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中的联合候选名单……协商并处理其他有关中国人民政协内部合作的事宜。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此时的职能(  )

A.政治协商B.参政议政C.民主监督D.代行全国人大

24.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 外交 关系,台湾 邦交国 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 邦交国 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 邦交国 仅剩20个。这表明(  )

A.台湾当局认可 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C.两岸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D.一个中国 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25.

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在1971年与苏联签署了具有准军事同盟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此后印度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等问题上公开支持苏联。印度此举(  )

A.背离了不结盟运动的初衷B.是出于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考量C.缓和了美苏 冷战 态势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实力

26.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这次会议(  )

A.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27.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  )

A.都与当时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关B.都与美国有着直接联系C.体现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D.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

28.

楚辞 两千多年的传播与接受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历史诠释中屈原形象的不断变迁。在西汉文人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唐代屈原形象呈现出多面并相互矛盾的品质,宋代屈原被重新塑造成一个忠君爱国的圣贤形象。这反映出(  )

A.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B.爱国是屈原形象的共性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D.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有限

二、材料阅读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官员的选拔,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选任方式上,监察官员一般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监察活动多采取垂直单线方式,直接听命于皇帝。统治者还重视用法律对监察活动进行规范,如汉朝时的《刺史六条》、唐朝的《巡察六条》、清朝的《钦定台规》等法规的制定。西汉除御史大夫为二千石外,侍御史、御史及部州刺史皆为六百石。唐代御史台除大夫三品,中丞五品外,侍御史为从六品,监察御史只有八品。然而,他们执行监察权时,可以不受自身品秩限制,纠察弹劾包括宰执、王公在内的一切官吏。虽然古代的监察权依附于皇权,但监察权力的运用具有相对独立性,职能渐渐从行政监察权中分离,机构也渐渐走向独立。

——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等

材料二 古典时期,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员监督机制。公民大会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议事会同样承担着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在雅典,官员的当选必须经过公民的严格监察: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

——据《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6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 民族凝聚力 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

战后初期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中苏建交;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建立。

20世纪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中苏关系恶化;华约建立。

20世纪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建交;欧共体成立;美苏达成了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

20世纪70年代

美苏首脑会谈,举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出兵阿富汗;欧共体的扩大;日本全方位外交提出;中美关系缓和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签署;欧共体进一步扩大;东欧剧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冷战对峙格局结束。

——据方连庆、王炳元等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3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内容完整的社会保险法规,它对职工的退休养老、疾病医疗、工伤待遇等多项社会保险及其管理都做了规范。根据1952年底的统计,当时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企业共有3861个,职工302万人,连同他们供养的直系亲属在内,约有1000万人左右。当时条例具体规定的退休条件为:①男年满60岁,一般工龄25年,本企业工龄10年; ②女年满50岁,一般工龄20年,本企业工龄10年;在待遇方面的规定是,退休费标准为本人标准工资的35%至60%。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囊括的企业在此又进行了扩展,范围扩大到了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等13个产业和部门。至此,全国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职工达到了1600万人。并将本企业的工龄由原先的10年缩短到了5年。对于提前退休的规定也进行了细化:本企业工龄满5年未满10年者,付给本人工资的50%:已满10年未满15年者,付给本人工资60%;满15年及15年以上者,付给本人工资70%。符合退休规定的工人如需继续工作,除了工资照发,另按月给付在职养老补助费。

——摘编自《中国退休制度演变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初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6分)

3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战后,杜鲁门政府试图在反殖势力与殖民势力之间、在非殖民原则和冷战之间找到平衡, 中间道路 初见端倪。1950年4月提出 美国对殖民地政策 文件,确定了美国在非殖民化问题上的两种利益基础,一是道义利益,要求美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支持殖民地人民走向自治或独立;二是安全利益,要求美国支持西方国家加速其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维护殖民体系。这两种利益昭示了美国在殖民地政策中的两难选择。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中间道路 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与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最终通过,意味着 中间道路 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中间道路 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 中间道路 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3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汉族,湖南湘阴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 四大名臣 。1860年,太平军连克苏州、杭州等地,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卿,招募 楚军 五千人,率以援浙。出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后,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并在兰州创办制造局,稳定了清朝北部疆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征新疆,消灭入侵的反动政权,收复新疆,对新疆的政治、军事进行整顿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法战争中,赴福州督办海防,积极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并选募恪靖军赴两广前线参加抗法战争,后病故于福州。

—— 据《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称为晚清 四大名臣 之一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