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东台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2 浏览数:101

一、单选题

1.

周口店遗址共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这些文化遗存处于(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时期D.封建社会时期

2.

据史料记载,周平王死后,周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军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表明(  )

A.周天子与诸侯地位平等B.分封制遭到破坏C.西周统治秩序受到挑战D.宗法制趋于崩溃

3.

都江堰灌溉系统利用地势和水势,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它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 天人合一 之作。该工程(  )

A.奠定了秦国称霸的基础B.加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C.展示了商鞅变法的成效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4.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邹衍

5.

秦始皇将分散于天下的六国贵族都迁徙到咸阳居住,并收缴普天下的兵器,聚集于咸阳,熔铸成钟鐻。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社会平等C.彰显皇恩浩荡D.缓和社会矛盾

6.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朝时,范喜良和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由此可以看出秦朝(  )

A.赋税沉重B.徭役繁重C.以法治国D.以吏为师

7.

汉初,大臣贾谊上书建议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错提出 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B.戒奢从简C.兴修水利D.工商皆本

8.

某思想家向汉武帝进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该思想的实践(  )

A.推动 文景之治 的出现B.表明汉武帝削藩的决心C.抑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9.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融D.加快了南北对峙的形成

10.

据《唐会要》记载,针对居民突破坊墙侵街行为,自唐肃宗到唐穆宗期间政府多次发布敕文 坊或鼓未动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故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一切禁断 。这说明当时(  )

A.政府对城市的治理卓有成效B.加强人身控制维护社会稳定C.传统经济政策已经不再实行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管理制度

11.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中,晚唐洞窟发现的三兔共耳图。类似图案在9—11世纪前后出现在中亚、西亚地区,16世纪在欧洲的一些教堂装饰上找到相似图片。由此推断,三兔共耳图(  )

A.最早起源于唐朝B.是宗教特有的产物C.沿丝绸之路传播D.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12.

开元二十五年田令: 凡卖买(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若无文牒辄买卖,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而到了南宋时期 人户交易,当先凭牙家索取阄书(确定双方产权的析产书)砧基(记载土地的田形丘段、亩步四至的簿册),指出邱段围号,就问现佃人,有无界至交加,典卖重叠。 据此推断,宋朝(  )

A.农民人身自由扩大B.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兴起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实行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

13.

某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出现了 瓦子 蹴鞠 勾栏 杂剧 等关键词。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时期为(  )

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4.

明代《大诰》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它由明太祖亲自写定且最终解释权在其一人。由此可见,明初统治者致力于(  )

A.追求法律平等B.加强思想禁锢C.维护官员利益D.强化君主专制

15.

雍正认为对待少数民族应 从俗从宜 各安其习 。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这一思想(  )

A.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促成了宣政院的设立C.体现了灵活的外交政策D.根源于清朝政权性质

16.

如表为上海1845—1848年进出口货物值(单位:英镑)据表可知(  )

年份

进口

出口

1845

1224079

1344650

1846

1066172

1526960

1847

1009229

1517299

1848

806495

1305615

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B.英国达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C.中国进出口货物值下降D.中国外贸处于入超地位

17.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 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此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1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B.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C.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9.

1873—1895年,国人共办报30种,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至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的两年多,全国各地创办的报刊达七十多种,且出现了大量政论性报刊,形成了我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据此可知(  )

A.中国报纸取代了外报在中国的主导地位B.近代报刊商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C.戊戌变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D.戊戌变法后文化环境已相当宽松

20.

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21.

1900年6月,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达成协议,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地方割据现象严重B.列强扶持新代理人C.清廷面临统治危机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22.

1907年,农工商部颁布章程,规定无论独资、合资或附股兴办实业能够 开辟利源,制造货品,扩充国民生计 ,并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得到级别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了实业救国的要求C.摒弃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彰显了挽救危亡的担当

23.

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 说服 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江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这最能说明(  )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辛亥革命暗藏危机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武昌起义影响甚微

24.

1920年,《申报》一则时评指出: 共和为文明之美称,初不料共和之结果,一变而为五代之割据。无端而有督军,无端而有巡阅,使国人恶之如蛇蝎,外人亦匿笑不置。 这则《申报》时评旨在(  )

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B.营造国民革命氛围C.倡导苏俄革命道路D.揭露军阀政治弊端

25.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 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 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 ,开始 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这表明(  )

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C.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26.

如图为某一军事行动示意图。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B.打击了帝国主义C.促成了国共合作D.实现了民族独立

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内实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的发行权;对外宣告关税自主,并多次通过改订税则,逐步提高了进口关税税率。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度繁荣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C.彻底收回了中国的关税主权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8.

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材料描述了(  )

A.列强干涉中国内政B.北洋政府不作为C.土地革命热火朝天D.红军不怕远征难

2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协商的政治氛围鼓舞了各界民主人士参政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积极整顿组织,发表政见,或者组建新的政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各党派达成政治共识B.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C.国民党一党独裁结束D.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

30.

周恩来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 去年的进攻是决定性的,我们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在了蒋介石身上。 材料中的决定性进攻是(  )

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3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共产党员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体现了广泛的民主C.突出了社会主义原则D.促成了新中国成立

32.

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农村地方政府进行了公共资金积累。这些资金除用来购买新式农具、化肥等农资外,还用来防备自然灾害;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托儿所,开展 病有所医 的互助医疗,开办社队企业。这些措施(  )

A.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赢得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33.

到1952年底,全国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这主要基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确立了土地公有制C.抑制了物价的飞涨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34.

如表为1950—1953年中国财政收入及国防支出统计表。表中的数据变化(  )

A.适应了国际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实施C.体现了平均主义的倾向D.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

35.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与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36.

新中国 一五 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这体现了矿产资源勘探(  )

A.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促进工业化体系的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D.带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7.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38.

1964年到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了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在 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号召下,人们前往三线地区搞建设。1984年,国务院三线办公室确定一批企业陆续迁出,并对迁出的企业实行改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国家工业的均衡分布D.西方大国经济封锁被打破

39.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40.

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叙两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耳其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快落实对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中国政府此举(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B.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D.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

二、综合题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几次较大的复兴运动。如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再如在唐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儒家思想所传承的经典并非单一的流派,或者某一个宗教的经典,它吸纳了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百家思想,不断发展,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经典。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追求长治久安的需求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儒家思想也曾衰落过,但它长时间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并非偶然,可以说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是以中国历史的发展经验总结为基础的,是被人民所选择的,它符合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摘编自邢小磊《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两次儒学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三、材料阅读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问题上,国外学者较为完整客观地展现中国抗日战争历程的论著很难见到。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学界在讨论战时中美关系问题时,较多地是强调中国的受援国身份。同时也规定了人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视角,即中国抗日战场就是中国国民党的正面战场。20世纪90年代,英美学者在其二战通史、军事史等著作以及专题会议论文中,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客观实际没有应有的阐述,谈到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也是以太平洋战场为主。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英美俄等国的学者撰文,肯定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贡献,呼吁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摘编自韩永利《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研究述评》

材料二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时期国外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