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从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也是以主张白话文的“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晚清以来即不断有人提倡改革中国语文以普及教育,甚至在各地还出现了不少白话或俗话报章,但人们对于白话文本身的价值却是质疑的。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开启了白话文运动的序幕。该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点建议: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紧接着在下一号的《新青年》中,陈独秀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树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了他的“革命军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出刊时,全部改用白话文,鲁迅也在该号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接受新知,是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一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