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提出“人权”与“科学”两大口号,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运动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孔子学说。针对当时出现的尊孔复古逆流,李大钊、陈独秀、吴虞等激烈地抨击孔教,发起“打倒孔家店”的斗争。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盲从、独断的封建哲学和宗教。《新青年》杂志积极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科学,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主张以科学来革新中国。在知识界中还展开了关于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等问题的热烈讨论。提倡新文学,就是反对以封建文学、文言文以及所谓“国粹”复古主义为代表的旧文学,改革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旗手是鲁迅。他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作品是文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先驱。
新文化运动初期沉重打击了长期禁锢中国人民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发挥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存在全盘吸收西方文化和绝对否定中国古代文化的偏颇。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向中国人民歌颂俄国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继《新青年》之后,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陈望道在上海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使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