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1858-1927年),清末维新派代表之一,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传统儒学教育,但近代中国国家危亡和民族危机,使他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先进于封建制度,吸收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初步形成维新思想理论。同时,外国入侵和封建衰落,使他产生强烈的救国愿望。1888年到北京参加乡试,第一次给光绪皇帝上书,但受阻未上达。1891年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相继完成《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1895年考取进士,受《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联合在京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从理论走向政治实践。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提出历史发展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不断改革进步,作为维新变法理论根据。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称为《应诏统筹全局折》,系统阐述变法的理论和实施策略,成为后来变法的施政纲领。1898年在北京创办“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促进维新变法高潮到来,1898年被光绪帝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开始了戊戌变法的高潮。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组织保皇会,主张开明专制,反对共和制度,谋划复辟,效忠清朝,1927年3月31日逝世。总之,康有为一世,充满争议,颂者称他是改革家,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者称其为保皇党,在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成为潮流之际,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