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读

下载专题 全部加入试题篮
全选概念:     当前已选:0 / 2

1.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指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这一段时期。清人入关后,在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下,提高了经济实力,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在盛世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国防力量也相对强大,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于上升状态,其时间跨度至少有12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康雍乾盛世繁华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国历史上亦有相当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故史学界一般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郎世宁绘乾隆帝南苑阅兵的《大阅铠甲骑马像》这段时期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和繁荣的局面,财政收入增长极其迅速,中国这块土地仍保持着富裕和有序。在该段时期结束后的60至70年的时间里,清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际的盛衰之变是清朝的统治的盛衰之变,中国的社会经济在不少地区仍在持续发展,满清政权的部分官员仍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对海外的认识,并且获得不少地区和不少民众的支持,让清政权在内忧外患险恶环境中仍支撑了100多年,勉强在列强扩张期间还保住了独立帝国的地位,以及对边境土地的控制。在康乾“盛世”过后的嘉道中衰时期,中国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进程亦未因统治危机的出现而陷于停滞,并非完全排斥于西方科技。“康乾盛世”问题在学术界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当中的关注与诉求也包含了历史叙述、价值评判、道德情感、现实关怀诸多面向。尽管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甚至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但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仍颇具争议,以致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存在尚存争议,或有论者大体肯定“康乾盛世”,但也注意到其间存在的问题;或大体否定,但也指出其间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各种认识和观点的交流中,有学者提出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如“康乾盛世作为一个概念或名词或说法能否成立”、“认识康乾盛世的标准是什么”和“对康乾盛世问题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对周思源的观点作出评论:“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没有‘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专制的封建制度。按照周先生(周思源)的理由,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什么‘盛世’。”他亦指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不认为“盛世就是美哉善哉,万事大吉。这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不是辩证的思想方法……清初大概只用100多年时间使粮食生产翻了一番多。在当时农业技术并无显著提高的水平下,是了不起的成就。不但恢复了明末的水平,而且大踏步地前进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努力,也离不开清政府重视农业,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花生)以及鼓励和默许移民等政策的结果。”

2.

【康乾盛世】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朝鼎盛局面,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政局较稳定,农耕经济繁荣,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盛世中隐藏着巨大危机,人口激增与土地兼并严重,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清朝陷入嘉道中衰之路,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世界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正存在尚存争议。阎崇年建议把康乾盛世改为康乾之治。

关联试题

全选试题:     当前已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