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读

下载专题 全部加入试题篮
全选概念:     当前已选:0 / 2

1.

【大学士】官名,即内阁大学士。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废丞相,十五年仿宋制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各一人,备顾问,不久废。永乐初年,成祖朱棣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然官秩不高。仁宗朱高炽又增设谨身殿大学士。嘉靖年间(1522—1566),以殿名改,世宗改置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自洪熙(1425)、宣德(1426—1435)以来,大学士多加公、孤衔,或尚书、侍郎衔,品秩颇高,又掌握为皇帝票拟之权,虽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

2.

【大学士】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皆宰相领之,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始专以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有的权限与宰相相当,称为“阁老”。清代沿置,设内阁大学士四人,为正一品,文臣最高的官位称为“中堂”。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宣统三年(1911年)置责任内阁,大学士遂废。

关联试题

全选试题:     当前已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