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亦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近代中国一大社会思潮。鸦片战争后,魏源首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中体西用论之思想先导。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5年沈寿康发表《救时策》一文,认为:“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8年,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在《劝学篇》系统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将之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中学”是指以孔孟之的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该思想得到保守派的大力支持,但遭到维新人士的反对。清末新政即奉行这一主张。它是以封建主义文化为主体,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上有过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