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16)钱穆曾说:
“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史籍中的杭州人
材料一
|
内容
|
来源
|
甲
|
一在楼霞岑西,祀明杭州前卫指挥陈善道、吴懋宣,冠带总旗张儒;海宁卫指挥满朝、采炼、马呈图,千户王继隆……一在楼霞岑东,改凤林寺为之,祀明游击将军宗礼、都指挥邵异、指挥佥事姚泓、赠指挥佥事于岳。皆以倭变阵亡柘林三里桥等处。
|
【明】陈善等撰万历《杭州府志》
|
乙
|
明代杭州人在科举考试中每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杭州府附郭每县进士平均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进士平均数的约10.7倍;每县会元之平均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5倍。
|
据【清】郑沄修等撰《杭州府志》等
|
丙
|
载国子监生陈璋,钱塘人何伦、柴望、徐琦等多人事迹。“天性纯孝”“天性孝友”“为人明敏有断,务持大体,时论颇重之”“清介持正”“清廉自持”“质任自然,不为矫饰,而吉动必依于理”等赞誉之词屡见不鲜。
|
据【明】徐象梅《两浙明贤录》等
|
材料二
1601年利玛窦来到北京,带来了世界地图。李之藻(杭州人)接触此图后,为其征服,不仅研究之
“孜孜尽年不舍
”,而且
“歉前刻之隘狭,未尽西来原图什一,谋更恢广之
”,从而促使利玛窦再对原图进行增改,对中国人地理知识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据【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杭州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简析其成因。(9分)
(2)对于明代杭州人形象的研究,应如何看待材料二的价值?(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