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梅州兴宁市宋声学校一模·31)城市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广州既为千年古都,也是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

建筑图片

说明

案例1

广东佗城镇(赵佗驻兵地)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任嚣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后任嚣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任嚣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他以番禺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广州之始。任嚣病逝于楚汉战争之时,赵佗下令封关,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并扩建任嚣城,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

案例2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始创于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四月,清廷既要 严华夷之大防 ,又要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于是,广东官府便组织和指定一些商人专管广东对外进出口贸易。这就是广州十三行商人出现和行商制度创建的重要背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珠江从广州穿流而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坦的陆地、充分的水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港口不会结冰,使广州全年都能够进行商业贸易……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唐宋时期,广州设立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市舶司。清政府把广州作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 一口通商 …… 五口通商 时期,广州等五个城市相继开放,使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步入一个新阶段。古老的广州城,不仅是我国最早通向外部世界的门户,还是我国唯一历代相沿、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大港。

——摘编自蔡鸿生《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从地理、历史两方面概括广州成为 我国唯一历代相沿、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大港 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一则上述材料未涉及的发生在广州的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福建四模卷·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街市上,熙熙攘攘,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在唐朝的宫殿上, 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妇女引领者时尚, 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 户口日益增 开肆三万室 ,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 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柳永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潘阆词云 万家掩映翠微间

——摘编自《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 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 。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 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清代魏源说: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2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 东南繁华之最 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 过于汉唐 。(2分)谈谈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

2.

(2021·广东适应性模卷·31)丝绸之路是 盛世 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典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 一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主要是指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1943年2月24日《申报》首先使用 丝绸之路 一词。随后其概念不断深化,出现 沙漠路 绿洲路 草原路 等支线,还有以交换物品分类的 玉石之路 香料之路 皮毛之路 等。虽然 丝绸 不是整个历史阶段中西贸易的大宗商品, 丝绸之路 也出现了多种称谓,但还没有哪一个称谓或名称能够替代 丝绸之路 。以 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命名的 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材料二

贞观年间唐朝并于丝绸之路往来记录(部分)

贞观年间

活动纪略

元年627

玄奘启程西行求法,从瓜州、敦煌之间偷渡出去。同年,唐使者张弼出

使西域三十国,行程四万里。

四年630

伊吾哈密在首领率领下归降唐朝,唐在此立西伊州。

五年631

祆教从康国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传入长安。同年康国向唐朝请求内

附。上不受。

六年632

突厥于阗王遣使入献

九年635

唐朝出兵青海击败吐谷浑王国,保证了从中原到敦煌道路畅通。同年,

基督教叙利亚东方教会景教高僧从波斯来到唐朝长安。

十年636

十二月,朱俱波新疆叶城遣使入贡。

十一年637

罽宾今阿富汗贝格拉姆遣使献名马,唐朝馈以缯彩,后常有使节往来。

十四年640

唐太宗派军灭掉高昌王国并设安西都护府,同时在天山设北庭都护府,

控制西域。

十五年641

中亚何国遣使至唐;同年,天竺国摩伽陀王遣使朝贡,太宗致书慰问,

双方开始通使。

十八年644

玄奘东归抵达于阗,唐太宗令敦煌官司于沮沫且末迎接

——荣新江《贞观年间的丝路往来与敦煌翟家窟画样的来历》

题31表

材料三  哪条丝绸之路最兴盛,就说明中国哪个地区最兴盛。唐宋及其以后,国家政治中心东移、北移,首都从长安、洛阳的两京地区东移到开封,宋代以后北移到北京,经济重心移到了东部沿海,丝绸之路也就由沙漠丝绸之路为主,变成以海洋丝绸之路为主。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

——摘自国家图书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你对 丝绸之路 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经营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处理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的主要策略(任选一个角度作答)。(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占居主导地位的历史原因。(4分)

3.

(2021·海南海口一模卷·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増多。

——《百家讲坛》

(1)写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及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4分)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分)
文化符号二:丝绸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 以帛缠首 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 唐绫 (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 博多织 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3分)
文化符号三: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 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1分)并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